上週從大陸返臺,確認身體健康狀況良好,於是應邀赴約,分別在臺北與臺中各觀看一場國樂音樂會。也算是在焦慮動蕩的社會中,有點心理安慰、精神調劑。
–
【節目資訊】
演出節目:中華國樂團2020新年音樂會
演出單位:中華國樂團
演出人員:黃光佑(指揮)、彭景(箏)、彭苙榳(二胡)、戴佩瑤(柳琴)
本文依據:公元2020年2月2日下午14時30分於(臺北)國家音樂廳
歷經2018、2019,今年再度觀賞中華國樂團新年音樂會。若說第一年覺得新奇,第二年覺得激動(畢竟有拙作參演),到第三年時,則是感到十分驚豔!
雖然,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,觀演的氣氛與以往大不相同,觀眾也少了很多(四樓不開放,其他座位空座不少),顯得稍微冷清,沒有新年的感覺,但整體說來音樂會是精緻且溫馨的。樂團很盡責地把美傳遞出來,指揮也用了一些幽默有趣的方式讓觀眾進入情境,結尾一句簡單的「新年快樂」,或許是現在這個社會最需要的調劑。
樂團的素質比以往明顯進步,尤其弦樂、大提琴的音準與職業樂團(包括西式管弦樂團)不分上下。又或許是因為觀眾略少,音樂廳殘響稍多,樂團的音色聽起來更為柔合。樂團演奏者的表現相當主動積極,因此音色細膩、富有生氣,且各聲部的整合相當到位,讓人無法意識到這是一組社會性質、學生參與的樂團。
開場的《泰雅之歌》,笛組的整齊劃一、鏗鏘有力,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,作品本身也比較有新意,我很喜歡。二胡協奏曲《墨梅》及《大潮》我覺得是有意思的作品,尤其前者的意境較多。《汨羅江幻想曲》看得出作者嘗試交雜新舊國樂風格的情況,雖然不是特別喜歡,但還算順耳。
實在想不起來曾於何處聽過《澳門隨想曲》,但應該不是第一次聽,覺得作品過於標籤化,但好在旋律與配器頗為成熟,一開始「教堂之光」頗有點《一八一二》開頭的感覺,這裡以中華國樂團的弦樂水準演奏,確實展示出神聖之感,惟不知為何末段有一小處中音笙突然暴力起來,一大聲有點嚇人。
說到標籤化,還得提到柳琴協奏曲《夜》,其實我不大喜歡,因為拼湊感太強了,強行敘事,有點過於附會,留給聽者的想像空間及審美空間太少。
雖然這次只選演六個作品,節目不足二小時(含中場休息)即結束,但我想在此社會焦慮時期,中華國樂團2020新年音樂會是成功的,既成功美好地演奏詮釋,也成功提供市民精神食糧。